<<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典型战役 -> 血战平型关:不容争辩的“首战大捷”

    血战平型关:不容争辩的“首战大捷”
    来源:共产党员网  更新时间 : 2023-05-04

      发生于1937年9月25日的八路军平型关之战,是全国抗战初期八路军出师抗日首战大捷的一次经典战役。此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当年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各级参战部队开始编写军史、战史,众多参战将士撰写回忆录、回忆文章,记述了八路军首战平型关的战斗情况,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

      但是,近些年来,国内部分专家学者依据日军战史资料提出:被伏击的日军主要是缺乏训练,缺少武器,基本没有战斗力的非战斗部队;八路军歼灭的日军只有二三百人或四五百人;八路军在整个战斗中缴获的武器只有百余支完整的步枪。因此认为,所谓“平型关大捷”完全是“演绎”出来的。这些说法在学术界引起较大争议,同时也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很大的困惑。对于这些重要史实问题,我们应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和方法,进一步深入研究,认真考证,辩证分析,还原历史真相。为了探究八路军平型关之战的历史真相,笔者近五年来先后搜集、查阅相关资料,特别是趁地利之便,对八路军伏击战场地形进行了实地考察,采访了十余位当年战斗的目击者,从而对八路军首战平型关的几个重要问题有了较深入的了解。现整理出来请专家学者们指正。

      一、关于日军是否分东西两路同时进入八路军伏击圈

      近年来,有的学者提出:1937年9月25日上午,日军是从两个不同方向同时钻进八路军伏击圈的。这涉及八路军平型关之战的一个基本史实。所谓两路日军从两个不同方向同时进入乔沟,一路是指日军第五师团第六兵站汽车队24日晚运送弹药到“ 开沟”。25 日上午又从“开沟”返回灵丘城; 另一路日军为第二十一旅团输送给养的辎重部队,从灵丘城出发由东向西行进。两支部队在乔沟同时遭到八路军的伏击、围歼。这一结论是根据日军战史资料记载提出来的。

      应该肯定,日军辎重车队从灵丘城出发由东向西开进是毫无疑问的,而日军第六兵站汽车队100 余辆汽车由“开沟”(应为“关沟”)向东经乔沟开往灵丘城的说法,据笔者反复考证是不成立的。理由有五:

      其一,关沟地形和日军驻地情况。

      从地形上看:2008 年2 月11 日上午,笔者到关沟村采访了87 岁的李瑞和80 岁的卢丙海两位老人。他们说:那时候从东面进关沟没有大路,河槽里有好多卧牛石,河槽就是路。村东最窄的路段不到两米宽,大小车辆都进不来。八路军打日本人的汽车是在沟门以东的河滩到老爷庙那个地段,汽车是从乔沟那边过来的。正是因为当时关沟村没有大路,进不去汽车,所以日军汽车队也不可能往关沟运送伤病员和大批弹药粮秣。

      从日军驻地情况看:关沟村驻的是日军第二十一联队第三大队,负责防守平型关关口的中国守军是独立第八旅六二三团。平型关关口在整个平型关攻防战中只是其中一个战场,而不是主战场。

      日军进攻平型关防线的主战场,在东跑池村南与西跑池村之间的内长城一线和村西北杏洼岭至团城口一带。在东跑池主战场的日军主力,是二十一旅团长三浦敏事指挥的第九旅团第十一联队第一大队、第二十一旅团四十二联队第二大队附一个野炮大队。二十一旅团司令部和野战医院都设在东跑池村,野战仓库设在一条沟内。东跑池是日军的指挥中心和主力部队驻地,如果从后方往平型关前线运送弹药粮秣和被服,应该运往兴庄仓库或主力部队驻地东跑池,而不应运到关沟村。此外,第二十一联队主力两个大队并不在关沟而在东跑池以北的团城口,由联队长粟饭原秀指挥,与中央军第十七军八十四师作战。故而第二十一联队急需补充的弹药粮秣应送到团城口北侧的联队驻地,而不是距团城口东南15 华里远的关沟村。

      其二,板垣征四郎的电报证实,9 月24 日晚百余辆汽车向关沟运送大批弹药粮秣的说法,也是难以成立的。9 月25 日凌晨4 时,板垣师团长从蔚县发给三浦旅团的电报称:“所需弹药被服,昨已令辎重队负责运送,预计今日上午可到。”(马仲廉著《太原保卫战》第174 页)从此电报看,9 月24 日晚日军汽车队并未往关沟输送弹药被服。9 月25 日上午,八路军所伏击歼灭的百余辆汽车和200 余辆马车,正是板垣派往平型关前线运送军用物资的辎重联队(八路军战场缴获的战利品中有“辎重兵联队”队旗)。

      其三,我军的有关历史资料记述都是一致的。即日军汽车队在前、辎重车队在后,汽车、马车连成一线,最后是小队骑兵压阵,从灵丘由东向西开进,上午7 时许(或8 时),进入乔沟我军早已设好的伏击圈而被包围全歼。

      我军最早记载这次伏击战的文献资料有两件。一是1937 年11 月24 日、29 日《新中华报》第一版连载的《平型关战斗纪实——战场日记片断》,该文系亲身参加战斗的一一五师宣传部长萧向荣于9 月26 日在师部驻地冉庄写的战场日记。该文对日军行进情况作了如下记述:“约莫八时半光景,……正遇着从小寨至老爷庙约五里路之间的马路上,开来了敌军用载重汽车八十余辆,马车百余辆,连接成一线,汽车上有约千名的敌军,后面跟着少数的骑兵,押送着车辆,正由东向西,往东跑池输送。我军已经将马路以南一带的山地占领了,居险抵抗。枪声异常缴烈。”这是最早、最权威的现场记载。

      二是1946 年7 月由华北新华书店发行的《抗战八年来的八路军与新四军》。该文在记述日军进入乔沟峡谷公路时的情景时写道:“二十五日,天色微明的时候,敌人进攻平型关的兵力部署已隐约可见,……前面是一百余辆汽车,紧接着是两百余辆大车,后面是少数骑兵,完全连接成一线,走入了我们伏击圈内。”

      其四,当年亲身参加八路军平型关伏击战的一些指战员的回忆录,对9 月25 日进入乔沟的日军部队的组成及行进方向的记述,也都是一致的。

      与林彪一起现场指挥平型关伏击战的聂荣臻元帅,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的师指挥所设在沟东南边的一个小山头上,站在指挥所,用望远镜可以纵观全沟……这时,山沟里传来了汽车的马达声,进犯平型关的日军已隐约可见。这是板垣师团第二十一旅团的辎重和后卫部队,共近两千人。前面是一百余辆汽车,接着是二百多辆大车,除军用物资以外,车上坐满了戴着钢盔的日本兵,再后面是驮着九二式步兵炮的骡马和骑兵。”

      埋伏在乔沟公路西段关沟与兴庄交叉路口两侧的丘陵山地,负责“拦头”任务并阻击关沟、东跑池援敌的六八五团团长杨得志,在其回忆录中写道:“那时候我们都没有手表,不知道确切的时间,大约上午八点多钟吧,先是听见远处传来的马达声,接着隐隐约约出现了汽车的影子。汽车越来越近,这才发现后面还有大车、马车一大溜。只见头一辆汽车上插着一面‘太阳旗’,坐着几十个鬼子,头戴闪光发亮的钢盔,身着黄呢大衣,上着刺刀的步枪揽在胸前。汽车一辆接一辆地开进了我们的伏击地域……我的双眼却只盯着公路的拐弯处(老爷庙西南乔沟西出口——笔者注)。当鬼子的头几辆汽车开到我们阵地山脚下时,我立即命令:‘全体冲锋,打!’”

      在乔沟中段至老爷庙南侧山地上埋伏、负责“斩腰”的六八六团团长李天佑,1965 年撰写的《首战平型关》一文中记载:“山沟传来了汽车的马达声。车队载着士兵和军用物资,开往平型关。有人小声数道:一辆、两辆……五十……六十……一百,汽车后面是两百多辆大车,还夹杂着骡马驮着的大口径的大炮。”

      埋伏在乔沟东段小寨至蔡家峪峡谷公路南侧山地、负责“断尾”并阻援灵丘方向援敌的是六八七团,该团政训处副主任谭甫仁曾讲过当时的战斗情况,在徐献编著的《谭甫仁将军》中记述道:“第六八七团发现日军从灵丘方向,慢慢地向小寨沟走来,马上跟师部报告敌情……日军毫无顾忌,二十一旅团1000 余人,百余辆汽车、200 余辆马车及少数骑兵,成纵队行列首先进至老爷庙附近。”

      以上是一一五师参战的三个团在各自埋伏阵地及师指挥所观察到的日军汽车、马车的数量和行进的方向,他们所看到的都是汽车在前、马车在后,连成一线自东向西行进。

      其五,战场附近几个村的目击者见证了日军进入乔沟的情况。从2008 年初开始,笔者就先后采访了居住在这里的多位老年人,他们亲眼目睹了日军队伍开进的情况。

      ①水涧村薛有禄(81 岁,2009 年3 月27 日采访):民国二十六年八月二十一日(9 月25 日)早晨,我跟割庄稼的大人们到距东河南2 里地的新城湾地畔去玩,真真切切地看见日本人的汽车一直不停地经过新城湾往西开。我一口气数下来,去往平型关的汽车有上百辆。

      ②韩淤地村韩文邦(87 岁,2009 年5 月15 日采访):平型关打仗那几天,我们一家人就住在村北梁上的小窑洞里。阴历八月二十一那天早晨,我爬上烽火台,看见一辆辆汽车从东边开过来, 拉着高高的黄黄的东西向西开去。差不多是前头的汽车开到蔡家峪,后面的车尾还在东河南村,路程足够五六里。不大一阵儿,蔡家峪、小寨那一带就响起了枪炮声。

      ③蔡家峪村任立功(85 岁,2010 年1月5 日采访):我那年12 岁,日本人打平型关,路过我们村那天杀了4 个人,天天过日本兵,白天村里的人们都不敢在家。阴历八月二十一,天亮后,我和村里的几个小孩就躲在村南的山头上。大概6 点多钟,就看见从东河南那边朝西开来一大队日本兵,然后是日军的车队,前面是汽车,车厢里有日本兵站着,后面是马拉车驮着东西,最后还有步兵、骑兵。共有多少汽车、多少马车数不清,反正是很多,队伍大概有五里长,从蔡家峪街上路过,拐进了小寨那边。

      ④小寨村杨兴茂(84 岁,2008 年2 月10 日采访):阴历八月十九、二十那两天,日本兵杀了我们村40 多人。村里人除少数走不动的老人以外都跑到外边去了。八路军在乔沟伏击日本鬼子那天,早晨起来后,我跟父亲躲到村南的山上,看见日本兵坐汽车从蔡家峪那边开过来,前面还有一小队步兵。汽车一长溜,后边是马车,再后边还是日本兵,人数不太多。大概是7 点来钟,这支队伍开进乔沟。

      综合上述考证分析,笔者认为日军战史关于兵站汽车队和马车队,分东西两路相向而行,并同时进入乔沟遭八路军伏击的记载是不真实的。

      日军战史的编纂者未亲历战场,既不了解关沟的地形和八路军的兵力部署,也不清楚二十一旅团司令部、野战医院、仓库及第二十一联队主力的所在位置。一份战史资料中竟然先后五次出现“开沟”这个并不存在的地名。

      二、关于被伏击的日军辎重兵有无战斗力

      近几年有的学者著文称,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乔沟伏击的日军是二十一旅团辎重部队,既缺乏军事训练,也无自动火器(每人只配一把刺刀),是一支仅由70 辆马车组成的没有多大战斗力的非战斗部队。对这一说法笔者也难以认同。

      日军“辎重兵”属于担任陆军后方支援的兵种,专门负责运输粮食、被服、武器、弹药等军需用品。辎重兵配备了武器,一般为携带比较方便、枪身比步枪短的骑枪。

      日军的辎重兵有一定的战斗力。一一五师第六八七团作战的对象主要是日军的辎重车队。据时任三四四旅作战参谋的张竭诚、九连副连长郭春林、机枪排副排长程荣耀等人回忆,该团在乔沟东入口至小寨、蔡家峪峡谷公路上,同日军辎重车队的战斗也很激烈。敌人的车队被打乱以后,日军士兵纷纷以车辆为掩体进行顽强抵抗,有的抢占高地组织反攻,用机枪向我军进行猛烈扫射。九连二排40 多人,排长秦二楞等30 余人牺牲,副团长田守受重伤,整个战斗全团伤亡近200 人。从战斗情况看,日军辎重兵并不是有的学者文章中所说没有接受过军事训练、没有战斗力的“马车伕”。谭甫仁将军在回忆日军辎重队的战斗情况时说:“部队进入战斗,战士勇气很高,但技术上较差,死打硬拼,反复冲锋数次,最后将敌人全歼,缴获很多,我团伤亡很大。”“同时,在这次战斗中也看到,日军是受过严格武士道精神教育的军队,宁战死也不投降;日军不仅装备好,军士技术训练也好,能在遭到突然袭击、失去指挥的情况下,自觉地三五成群,甚至一个人也能进行择地抵抗。”

      林彪在战后1937 年10 月17 日写的《平型关战斗的经验》一文中也指出:“敌人是有战斗力的。也可以说,我们过去从北伐到苏维埃战争中还不曾遇到过这样强的敌人。我所说的强,是说他们的步兵也有战斗力,能各自为战”,“敌人射击的准确,运动的隐蔽,部队的掌握,都颇见长”。很显然,能够被林彪视为“强敌”的这支日军,不可能只是汽车兵,应该是被称为日军精锐的板垣师团的战斗部队。日军战史称被围歼的主要是日军缺乏战斗力的非战部队,纯属有意编造。

      三、关于八路军平型关大捷之战果

      对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战果多年来一直存有争议。究其原因,一是战后公布的数字比较混乱,前后说法不一;二是日本怕影响侵华日军的士气,为维护“大日本皇军”的尊严,编写战报时故意把损失缩小,把一部分战斗部队说成非战斗部队;三是有些专家特别是海外学者对八路军早期文献资料不作研究参考,却偏重相信日军史料,不相信装备很差的八路军能够在平型关首战大捷,有的认为八路军只歼灭日军二三百或者最多四五百名辎重兵,并且没有重大缴获。所谓平型关大捷,是为了扩大宣传而“大胆演绎”出来的。这些说法都有悖于历史事实。

      过去我们提八路军平型关之战,一般只讲乔沟伏击战,有的连六八七团、独立团的战斗也忽略不提,这是不全面的。

      笔者认为,八路军平型关之战是由一系列战斗组成的。以乔沟伏击战为主(含六八五团在关沟路口的阻击日军第二十一联队第三大队的战斗),全部战斗还应包括:三四三旅东跑池的攻击战、独立团驿马岭阻击战、三山阻击战、骑兵营倒马关袭击战。这些战役被统称为平型关战役是比较合理的,至于第二战区组织的更大规模的平型关抗战,当时阎锡山上报国民政府军委会的战斗要报就称为“平型关会战”。

      乔沟伏击战

      ①林彪、聂荣臻于1937 年9 月26 日致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电报称:“昨日与敌第二十一连(联)队战斗一昼夜,将敌歼灭一千余人。”平型关战斗后的10 月1 日,毛泽东在给博古、叶剑英、潘汉年的电报中正式公布了平型关战斗的战果:“二十五日平型关战役,除缴获汽车八十二辆,大炮一门,炮弹二千余发,步枪数百支,打死敌人一千多人外,还包围了敌之高级司令部,缴获秘密文件甚多。”同月3 日,朱德、彭德怀给蒋介石、程潜、阎锡山的电报称:“缴获敌汽车八十余辆(现已烧毁),九二野炮一门(无子弹),七三、七五山炮弹三千余发,步枪三百余支,机枪二十余挺,其他军用品甚多,并毙敌千余人。”两封电报涉及的战果内容不尽相同,但歼敌千余人,缴获(烧毁)敌汽车八十余辆、九二炮一门及炮弹等战利品大体是一致的。

      ②《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3 年出版,2005 年8 月修订)中,对一一五师平型关战斗的战果,是这样记述的:“平型关战斗,我军歼敌板垣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千余人,毁汽车一百余辆、大车二百多辆,缴获九二式步兵炮一门,炮弹两千多发、机枪二十余挺、步枪千余支、战马五十三匹,其他武器辎重甚多。还缴获了一些日军作战用的地图和文件。”据战地附近几个村的当事人回忆,乔沟伏击战缴获的战利品特别是军需物资很多,数百名老百姓帮部队整整搬运了两天。

      据日军《板垣师团第二十一联队第三大队在平型关口附近的战斗》(《滨田联队史》1973 年11月版),对兵站汽车队和辎重车队被伏击全歼的情况作了如下记载:“9 月28 日,龙泽中队得到友军的支援后,勇气百倍再次继续前进中,此时遇到意外情景,一刹那间吓得停步不前。冷静下来看时,行进中的汽车联队似遭突袭被歼灭,100余辆汽车惨遭烧毁。”“公路上有新庄中佐等无数阵亡者”,“从岭上向峡谷一看,辎重车辆队不是也全部覆灭了!”“这正是粟饭原秀部队的大行李队及山口、中岛两个大队的大小行李队遭到覆灭。”

      如前所述,汽车队和辎重大车队两支队伍共约有兵力1084 名(有资料称28 日救出重伤未死的伤兵5 人),日军资料称“全部覆灭”。

      八路军平型关伏击战的歼敌人数为千余人是真实可信的,这还不包括六八五团在关沟门口阻击战中毙伤日军第三大队98 人的战绩。

      关于缴获的武器,有的学者在文章中称“在整个平型关战斗中,八路军第115 师只缴了日军不到100 支完整的步枪、二挺机枪、二个掷弹筒”。

      笔者对缴获步枪进行了考证,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旁证:

      2011 年5 月1 日上午,笔者登门采访了平型关伏击战第二天曾为一一五师往河北阜平运送枪支的宋守堂老人。宋守堂,灵丘县作新村人,92 岁,一生务农。他回忆说:“民国二十六年八月十六(9 月20 日)那天,日本军队占领了灵丘城。为了避难,第二天父亲让我把3 头毛驴赶到南山的烟云崖村亲戚家。二十日下午,有几位八路军来到烟云崖,征用大牲口为部队服务,俺就赶着3 头驴跟八路军去了东长城村。天黑前被征来的牲口越来越多,都集中在村南一个大院子里。第二天一早赶着牲口到了白崖台村。吃早饭的时候村北面就响起了枪炮声。当晚八路军给俺们开会,说明天用牲口往南边送枪,当晚要刹好驮子,喂好牲口,早点睡觉。第二天早饭后俺们就赶着牲口沿冉庄、振华峪的路往南走,一直送到灵丘县与阜平县交界的铁岭洼村。这一路共有50 头驴,20 头骡子。每头驴驮枪(人们叫三八大盖)10 支,每头骡子驮16 支,一位八路军战士负责跟押5 头牲口。返回下关后,八路军又派俺们往五台县石限门送伤员,先后送了两趟。”

      按宋守堂老人回忆运送枪支的情况,他们这70 头牲口从战场往阜平共送了820 支步枪。

      有学者在文章中称:“被伏击的日军根本没有装备火炮”,“我军应没有缴获火炮的机会”,因为“解围部队(指日军第二十一联队第三大队主力——笔者注)未提到有火炮配合”。这种说法并不符合史实。9 月26 日萧向荣写的战场日记中明确记载:“战士们爬上汽车抬下一门九二式的小野炮,一箱一箱的炮弹,约有二三百箱抬到马路侧旁……”这门九二式步兵炮,1970 年曾在刚开馆的平型关战役纪念馆中陈列过,现存于北京军事博物馆。

      八月二十一日(阴历)那天,下午三、四点钟,八路军攻进东跑池与日本兵接了火,还有一部分八路军从铺西村南的山上翻过来进攻山头,日军在村东北半山坡上抵抗。天黑的时候,八路军占领了山头,接着与山下的部队一起把村里的日本兵全部消灭。村西的日军向西北方向逃走。四五天后日本兵撤走了,躲在外面的人们先后回到村里。看到街巷里、院子里、公路上躺着许多日本兵的尸体,也有穿灰军装的八路军的烈士。那时候白天还很热,有的腐烂发臭,有的被狗撕咬,胆小的人看也不敢看。村里人商量着赶紧掩埋这些尸体,不然村里就不能住人了。大家动手在村前高台上的南沟湾把那些阵亡的尸体掩埋起来。在沟东头埋的是日本兵的尸体,共100 多人,其中有女兵20 来人,都是20 岁上下的年轻姑娘。八路军战士的尸体埋在地势高的沟西头的树林下,有30 多人。当时人们还捡到不少枪、刺刀和子弹,后来让八路军部队上的人收走了。

      三位老人回忆的东跑池攻击战毙敌百余人的战果,是我接触到的唯一相关资料。

      3、驿马岭阻击战

      独立团驿马岭阻击战是八路军平型关之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战果,杨成武回忆录中记载歼敌400 余人,军史、党史资料一般称300 余人,并缴获了武器弹药及其他军用物资,但无具体数字。

      4、三山阻击战

      9 月24 日下午,杨成武派独立团二营到灵丘城东北三山村准备阻击可能从广灵方向来的援敌。这里有没有发生战斗,杨成武和独立团干部的回忆录都未提及。2008 年6 月18 日,笔者访问了三山村两位87 岁的老人张四吕和史国新,他们共同回忆说:

      八路军打平型关那天,有一股日本兵从广灵那边过来,走到村东北的白龙须沟被八路军打了伏击,打死日本兵40 多人。因为离村有五里地远,没人去收尸掩埋,都让狼给吃了。

      5、倒马关袭击战

      平型关伏击战前,一一五师骑兵营被派往河北涞源以南走马驿与唐县以北的倒马关之间警戒。据时任骑兵营政委的肖锋在《肖锋征战记》(中央献出版社2010 年8 月第一版)中记载,9 月22 日中午13 时,骑兵营到倒马关,遇到从易县开来的一支日军,骑兵营各连迅速隐蔽战马,抢占山头,向公路上的日军发动攻击,打退了敌人的四次反扑。战斗至晚上,敌人丢下100 多具尸体和70余匹马、2挺机关枪,向插箭岭方向逃去。

      据河北省唐县20世纪80年代编撰的《唐县志》记载,9月23日骑兵营二连在向倒马关行进途中发现了200多名日军,立即向营长刘云彪报告。营长请示师首长后,指挥二连阻击敌人。经过1个多小时的战斗,日军死伤20余人,我军伤亡9人。

      综上所述,八路军平型关之战中先后发生过大小战斗5次,包括六八五团关沟门阻击战,共计歼敌约1548人(或称1500余人),并缴获了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使猖狂骄横的日本侵略军在华北战场上遭到首次惨败,在日本国内军界政界引起了很大震动,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军心民心,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史实证明,八路军平型关之战,我军将士以简陋的装备和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取得了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是不容争辩的“首战大捷”!

    友情链接: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党史学习教育官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共产党员网 求是网 人民网 新华网 光明网 学习强国 党建网 中央党校网 中国军网 河北党史网
    主办单位:中共邯郸市委党史研究室 Copyright © 2014-2021 邯郸党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邯郸市丛台区丛台东路298号 电话:0310-3113267 邮编:056000 邮箱:handandangshiwang@163.com
    备案信息: 冀ICP备15009299号-2 |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3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