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大捷纪念壁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仅一个月,北平、天津相继失守,华北地区沦陷。至9月中旬,晋北战局日益严峻,日军第5师团在攻占晋北大同及周围县城后,企图突破平型关防线与雁门关以北的日军汇合,集中兵力攻占太原,进而占领山西全省。
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在平型关与日军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展开激烈交战。是役,第115师集中较大兵力,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特长,对日军进行伏击,成功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取得辉煌战果。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缜密部署,诱敌深入。平型关位于晋东北咽喉要道,西临恒山,东依太行,两侧峰峦迭起。从灵丘县出发到平型关山口,必经一条从山口延伸出的沟道,长十多里,沟深数十丈,是日军攻占太原必须突破的防线。
日军方面,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在晋北战场节节推进,一路南下。八路军第115师根据中央指示,决定在平型关一带设伏,迟滞第5师团的进攻。经过侦察勘测,我军决定发挥地形优势,将伏击圈设置成“口袋型”,第115师所属685团、687团位于“口袋”两侧,344旅位于“口袋底”。待日军进入伏击圈后,将其分割围歼。9月22日,第115师独立团作为先头部队,在日军开进方向进行诱敌。24日清晨,其前哨阵地与日军先头小股部队展开交火。独立团在伪装撤退后,放过其先头部队第21旅团,转变攻防任务,阻击日军后续增援部队。
掐头去尾,分割包围。日军第21旅团在受到小规模阻击后携带大量辎重向平型关开进。途中因连日大雨,日军行军速度缓慢。25日上午10时,第21旅团全部进入伏击圈。
负责“迎头”截击的是685团。日军在进入685团前沿阵地后,遭到突然袭击,随即集结起战斗序列开始攻占两侧高地。685团1营在抢先占领高地后,即对日军发起反冲锋,将其击退。686团位于伏击圈中部实施“斩腰”,日军刚刚占领老爷庙高地,就遭遇686团3营官兵。经过近两小时激烈战斗,日军被迫退守公路。687团则对日军尾部实施“断尾”,封堵住其撤退路线后,向前压缩。待日军转向团城口方向撤退时,我军迅速投入预备队688团,对日军形成包围态势。
瓮中捉鳖,阻敌增援。平型关的日军被围后,涞源与灵丘方向的日军火速赶往增援。在前期兵力部署计划中,第115师独立团负责阻敌增援,团长杨成武经过勘查部署,将阻击地点定于腰站。当独立团赶到阻击地点时,增援日军已占领腰站制高点。战斗打响后,独立团3营采取正面阻击、侧翼袭取、迂回包抄的方式,抢占腰站对面制高点,使用火力压制腰站日军,顽强阻击其前进。
9月25日15时,687团、685团开始从东西两侧合围日军,686团通过老爷庙高地向两侧日军发起冲锋,独立团则顽强阻击日军增援部队于腰站。至此,伏击圈中的日板垣征四郎1个大队和后勤人员被完全分割歼灭。八路军第115师取得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的战绩。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国内抗日“亡国论”的恐慌,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同时,为八路军在华北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后,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建立和扩大。
多年后,聂荣臻元帅思及平型关大捷,还赋诗一首:
集师上寨运良筹,敢举烽烟解国忧。
潇潇夜雨洗兵马,殷殷热血固金瓯。
东渡黄河第一战,威扫敌倭青史流。
常抚皓首忆旧事,夜眺燕北几春秋。
朱德也在家书中写道,此战使“全线士气为之一壮。如各军都同我们一样,那就不难打退敌人和消灭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