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 历史虚无主义的网络嬗变与治理思考

    历史虚无主义的网络嬗变与治理思考
    来源:中国历史研究院  更新时间 : 2024-11-08

    历史虚无主义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表明网络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研判历史虚无主义网络嬗变新动向,运用信息技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是重要课题。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开始在我国泛起。随着时代变迁和科技发展,曾以书籍、影像为主要散播载体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当下呈现出借助互联网技术在网络空间蔓延的新态势。追溯历史虚无主义网络嬗变的源流脉络,分析研判其演变趋向特点,是有效纠治网络历史虚无主义的前提。

    涉足网络空间

    我国互联网起步相对较晚,直至1994年才与国际互联网正式接轨,同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设立国内首个Web服务器。在政府对互联网事业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进,电信行业改革不断深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纷纷接入互联网。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网易、搜狐、腾讯、新浪为代表的大型互联网公司成立,开始向民众提供搜索引擎和新闻资讯服务,网络游戏、博客、贴吧等互联网应用也先后诞生,互联网用户和上网计算机数量迅速增长。历史虚无主义者注意到网络这一新兴信息平台和媒介,开始利用互联网传播错误的历史信息和观念。

    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者将以文字、图片、影像等传统媒介为载体的相关内容搬运至网络,扩大影响力。例如,他们将片面描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曲折失误的文字、对比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差距的照片等上传网络,意在虚无革命历史,否定我国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另一方面,他们利用彼时较为简单的互联网图文技术,直接制作并传播包含历史虚无主义元素的新内容。例如,他们在网络上炮制、传播戏谑污蔑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革命烈士的Flash,污名化革命英雄人物,解构革命历史。

    此时的网络历史虚无主义受到相对落后的互联网技术和处于初级阶段的互联网生态影响,呈现出一些阶段性特点。首先,新兴网络社区鱼龙混杂、缺乏监管,历史虚无主义者可以堂而皇之地传播历史虚无主义观点,露骨地对中国近现代史进行“重新评说”。其次,网络历史虚无主义信息的散播主体相对单一。虽然此阶段网民规模迅速扩大,但人均电脑保有率相对较低、网络基础设施薄弱、网速慢、花费高,只有相对富裕、文化水平较高的人,才有条件频繁接触、利用互联网技术。再次,网络历史虚无主义的现实影响相对有限。这一时期,互联网普及率相对较低,历史虚无主义者主要活跃在贴吧、论坛和博客中,传播者与受众互动不多,散播速度、散播面和覆盖人群也比较有限。但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抓住新平台新技术提供的新机会,利用互联网发展初级阶段的混乱状态,抢占舆论阵地,为其在互联网高速发展阶段的全面活跃埋下伏笔。

    主阵地转移至网络

    21世纪第一个20年是互联网高速发展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是移动互联网建设发展时期,二是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拓展推广时期。此时,历史虚无主义逐步将互联网作为传播扩散的主阵地,并利用不断发展的新技术进一步兴风作浪。

    在移动互联网建设发展时期,移动通信技术更新迭代,智能手机和便携型个人电脑逐渐普及,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和短视频类、直播类、游戏类应用软件百花齐放。至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量首次超过桌面互联网用户数量。人们相当一部分的工作、社交、生活休闲都在网络中展开。历史虚无主义者据此调整策略,利用各种网络平台,频繁制造热点、博取眼球,生产传播历史虚无主义信息。这一时期,网络历史虚无主义呈现出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其一,随着国家对互联网监管力度的加强,历史虚无主义者无法如早期那样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地活动,相关错误信息由“明枪”向“暗箭”转变,如改头换面以“秘史”、“揭秘”名义出现,具有一定欺骗性和迷惑性。有学者称之为“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其二,散播主体多样且复杂。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网络发言几乎毫无门槛的时代,网络空间中出现大批所谓“意见领袖”、“大V”,自甘充当历史虚无主义的“代言人”和“打手”。不少普通网民因缺乏足够的警惕心和辨识力,很容易被历史虚无主义者裹挟,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错误观点的生产、加工与传播。其三,散播形式多样、内容通俗,旨在全面向大众日常生活渗透。历史虚无主义利用图文、视频、游戏、直播等各种形式在网络空间广泛蔓延,近乎“无孔不入”。同时,为博取网民关注,多选择生产和传播简短戏谑、简单通俗而非理论性强、深奥难懂的内容,诱导骗取点击阅读。移动网络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全面链接,间接拓展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力和活动范围,后果不容小觑。

    随着信息化进一步发展和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潮在网络上蔓延,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对此,我们党健全互联网管理体制,坚持依法管网治网,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大力治理之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历史虚无主义原有的网络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但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革新不断深化,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进一步创新发展,网络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形式、传播方式、生成机制等,也随之变化。

    在信息生产方面,历史虚无主义利用智能生成和深度伪造技术,自动化、批量化生产包含错误历史信息的文字、图片、音视频,以极低成本制造知识陷阱、消解正确的历史观。在信息输出方面,历史虚无主义者利用大数据算法和智能推荐技术,依托人们的网络行为记录,精准描绘“用户画像”,智能分发投合其兴趣的信息。例如,若某用户曾经搜索或表现出对情感娱乐类信息的喜爱,便会被大量推送“抗战名将张灵甫的爱情传奇”、“你所不知道的张灵甫”等内容,进而长期被禁锢在历史虚无主义的“信息茧房”中。在信息交互与影响方面,历史虚无主义者利用虚拟化技术,制造大批性别、年龄、职业不同的虚假用户,以“机器人水军”参与历史虚无主义信息的评论、点赞和转发,使普通网民在从众心理影响下不自觉地接受历史虚无主义观点。某种程度上说,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网络历史虚无主义的散播渠道更加隐蔽,表达更加隐晦,辨识和监管难度也相应增加。

    网络蔓延新动向

    历史虚无主义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表明网络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会止步,历史虚无主义在网络空间的影响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被彻底消除。研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网络嬗变新动向,运用信息技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是重要课题。

    当下,我们正处于互联网技术向新阶段迈进的过渡时期。这个新阶段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具有“去中心化”特性的区块链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该技术通过一定机制,将用户数据保存在由多个节点共同维护的分布式开放网络环境中。由此,用户数据不再由某个平台单独掌控,从而具备不可篡改性和可溯源性等特点。二是元宇宙的发展将模糊真实与虚拟世界的界限。它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区块链、非同质化通证以及数字孪生技术,为用户提供全面升级的交互体验,将物理世界、现实空间与心理世界、虚拟空间全面连接起来。

    上述新技术给历史虚无主义进一步蔓延提供了新的可乘之机。首先,权威部门、监管机构难以再用修改、删除错误信息等方式对网络空间进行有效监管。区块链技术使用户上传的信息被全部保存在互联网上,即便其中包含错误历史信息亦无法被删除,历史虚无主义信息传播失控的风险急剧增加。其次,区块链的匿名机制大幅降低了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但也便于历史虚无主义的隐蔽活动。他们可以通过匿名方式更肆无忌惮地散布错误信息,增加追查追责的难度。最后,随着元宇宙深入发展,人们的社交和生活将不可避免地融入元宇宙中,在这样一个去中心化的虚拟世界中,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对历史和现实的敬畏很可能受到强烈冲击,更容易被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钻空子”。

    面对历史虚无主义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带来的安全风险和治理挑战,一是不能依赖既有的互联网治理经验,应深刻认识新技术的运行机制和数据思维方式,精准把握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规律,以数据治理为基础,不断推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传播。二是提早谋划,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力争弯道超车,在新的时代起点上扭转过去互联网相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三是紧盯技术发展、形成完善机制,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对涉及意识形态安全的网络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及时获取、分析和研判相关数据,牢牢掌握网络空间中数据采集、信息生成、科学分析与决策以及价值引领的主导权。

    作者单位: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原载《历史评论》2024年第4期)

    友情链接: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党史学习教育官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共产党员网 求是网 人民网 新华网 光明网 学习强国 党建网 中央党校网 中国军网 河北党史网
    主办单位:中共邯郸市委党史研究室 Copyright © 2014-2021 邯郸党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邯郸市丛台区丛台东路298号 电话:0310-3113267 邮编:056000 邮箱:handandangshiwang@163.com
    备案信息: 冀ICP备15009299号-2 |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3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