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红色场馆 -> 涉县漳南渠
涉县漳南渠,位于邯郸市涉县境内清漳河中段的右岸。1942年和1943年,太行山地区遭遇了严重的干旱。为了战胜自然灾害、改善生活条件,积蓄力量,准备反攻,中共太行分局、129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兴建漳南大渠,并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工程于1943年2月24日正式开工,到6月底渠道主体基本完成,但遇到侵华日军五月大“扫荡”暂停了下来。粉碎“扫荡”后,工程继续进行,于1944年4月5日全部竣工,顺利通水。工程的规模是:渠宽五至七尺,深五尺,全长近30华里。首起上温村,经王堡、赤岸、会里、沿头、河南店、南庄、茨村,尾至庄上,受益村庄8个,2000多户的3500多亩旱地变为浇水田。总共用工12万多人。因连年旱灾,边区政府拨粮19万斤,除工地吃用外,8个受益村的以工代赈的开渠民工还赚得小米13万斤。在资金上,边区政府共给予贷款160万元(冀钞),边区政府和太行五军分区借给法币(国民党中央票)1万元,保证了建渠工地的物资供应。据统计,漳南大渠从1944年建成通水到建国前的5年时间里,3000多亩旱地变为水田,增加粮食产量总共达350多万斤,对当时的度荒、支前、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