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临漳县 -> 临漳县以高标准村史(党史)馆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为全面反映临漳县农村的发展历程,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给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红色记忆和感人故事,自2023年以来,临漳县积极开展标准化村史(党史)馆创建工作,让灿烂的邺城文化、浓郁的红色临漳文化,在新时代展现出新的魅力和风采。
高标谋划强推进。临漳县委将标准化村史(党史)馆建设作为乡村文化振兴重要抓手,坚持高位谋划、高标部署,工作推进上坚持“三个倾斜”。一是工作倾斜。研究制定《关于在临漳镇北关等8个村建设标准化村史(党史)馆的实施方案》,并组成考察组到河南林州、河北正定观摩学习村史(党史)馆建设经验,开阔视野。经多次研判,确定村庄历史沿革、重大革命事件、主要历史(党史)人物、党组织沿革、乡村振兴等主要展陈内容,为试点工作夯实基础。二是人员倾斜。建立党史干部分包试点村制度,组成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每名党史干部分包1-2个试点村,实行“周调研、月汇报、季研判”制度,动态掌握试点村建设情况,确保村史(党史)馆创建工作扎实高效运转。三是经费倾斜。县财政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标准化村史(党史)馆建设。同时,县委党史研究室统筹工作经费,全力支持试点村标准化村史(党史)馆建设。
细化举措拓格局。为避免村史(党史)馆建设出现“小、浅、散”的局面,临漳县坚持“一村一品、抓点带面,突出特色、培树品牌”工作思路,科学选点、全面动员、高端设计,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村史(党史)馆建设。一是科学选点。结合全县红色文化资源、乡村振兴工作和基层党建“双百双创”活动,围绕“红色文化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村容村貌优美、村级班子有力、交通出行便捷”五个方面,沿“三纵三横一环”县域交通干道,精心筛选了北关村、西后坊表村、南二村、谷子村、回漳村、井龙村、三台村、张路口村等8个村作为试点,先行先试,示范带动。二是全面部署。召开全县标准化村史(党史)馆试点村建设动员部署会,明确创建标准、时间安排和相关责任人员,动员培训各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以及试点村党支部书记等,迅速拉开试点创建工作帷幕。同时,组织村史、党史专家学者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深入研判存在问题,明确整改提升措施。三是高端设计。为进一步增强村史(党史)馆特色,邀请河北览艺展装设计有限公司分别对8个试点村进行整体规划,对展馆、长廊、院落进行重点设计,在保留原貌基础上进行亮化提升。先后七次与邯郸市委党史研究室沟通修改试点村创建方案,做到一村一品,特色鲜明。
创新机制促落实。临漳县建立“协调联动、台账管理、资金奖补”三项机制,保证了试点村创建工作各项任务落实落细。一是协调联动机制。构建县委统筹抓总,县委党史研究室牵头负责,乡镇党委协调推进,农村党支部具体落实的“四位一体”联动机制,每月召开联席会议,调度工作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安排部署下步工作。二是台账管理机制。每个试点村均建立工作台账,坚持清单管理、挂账督办,对试点村工作目标进一步细化,逐村建立工作台账,制定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明确完成时限,定期进行督导,完不成阶段性任务的乡镇、村全县通报批评,强力推进工作落实。三是资金奖补机制。把试点村创建工作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与创建经费相挂钩,对按期完成试点工作任务、验收合格的村,给予资金奖补;逾期未完工或验收不达标的,扣发奖补资金,并限期进行整改;限期整改仍不达标的,取消奖补资金。截至目前,全县已经召开联席会议5次,协调解决问题11个,开展工作督导6次,印发工作通报8期,已经完成村史(党史)馆展陈方案设计、史料收集整理等工作,正在对展馆基础设施进行整修粉刷,近期将进行布展,高标准完成村史(党史)馆建设任务。
(供稿:临漳县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