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史人物 -> 李大钊:长夜茫茫破曙星

    李大钊:长夜茫茫破曙星
    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 : 2022-03-03

    李大钊与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师生合影,前排左起第三人为李大钊。

    李大钊 黑白木刻 郭伟利 作

      他是第一个与共产国际代表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人,是第一个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并成为孙中山指定进入国民党一大主席团唯一的共产党人。他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却未曾担任过什么重要领导职务。他是献身革命的第一位中共主要领导人。

      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敏锐地意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李大钊逐渐认识到他长期求索的“理想的中华”,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依靠工人阶级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才能成为现实。他兴奋而如饥似渴地搜集着有关十月革命的一切信息。1918年7月,他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论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与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本质区别,指出:“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着)世界的革命之采(彩)色。时代之精神不同,革命之性质自异,故迴非可同日而语。”这是中国人民正确认识十月革命的第一篇文章。

      1918年7月至1919年1月,李大钊先后公开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等系列文章,详细阐述了十月革命的性质和伟大意义,向中国人介绍布尔什维克主义,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新的斗争方向。此外,还通过少年中国学会、国民社、新潮社等社团组织团结了一批先进青年。俄国的革命经验使李大钊认识到工农的革命力量,他不断告诉青年知识分子,“要把现代的文明,从根底输到社会里,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他在讲坛上、报刊上和通信中,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帮助参加过辛亥革命的一些老革命家,培育过众多的青年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

      5月1日,北京《晨报》副刊出版了“劳动节纪念专号”,李大钊发表《五一节杂感》,指出,这个日子是工人阶级“直接行动”取得成功的日子,这无异于给即将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发出了战斗号令。

      李大钊密切关注运动的发展,5月4日当天,31名学生及1名市民被捕,他和蔡元培等人积极设法营救,组织北京学生罢课以声援被捕学生,迫使当局于两日后释放学生;5月9日,蔡元培被逼辞职出走,反动派阴谋改组北京大学,李大钊便联合其他教职员工和广大学生奋起抗议,与北洋政府交涉,坚决挽留蔡元培。

      李大钊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捍卫者,对于五四运动的贡献更主要体现在传播马克思主义,这是他独特的贡献。五四运动后,李大钊并未停止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与研究。1919年10月、11月,他分两期在《新青年》上发表长篇论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该文的发表,不但表明李大钊完成了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而且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

      “亢慕义斋”里找寻真理

      1927年5月24日,汉口《民国日报》发表报道《中大热烈追悼南北烈士》。北大教授高一涵报告李大钊生平事略,言及:“(五四运动)时陈独秀先生因反对段祺瑞入狱三月,出狱后,与先生(指李大钊)同至武汉讲演,北京各报均登载其演辞,先生因此大触政府之忌。”

      2月12日,正是阴历“小年”,李大钊雇好了一辆骡车,和陈独秀都乔装成商人,如同商号经理出外讨债,身边还放着一些账本,趁着晨光悄悄从朝阳门出发,离开了北京城,经廊坊直往天津。旅途中,二人相约在北方和南方筹建共产主义组织,就此留下“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佳话。

      3月,李大钊在北大秘密组织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研究会成立后,李大钊找蔡元培校长要了两间屋子做活动场所,一间当办公室,一间当图书室。他们还给这两间屋子起了个名字,叫“亢慕义斋”(英文Communism,即“共产主义”的谐音)。

      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一行的到访,无异于为中国共产主义组织的成立注入了催化剂。为了进一步商洽在中国的建党工作,李大钊把他们介绍给在上海的陈独秀。这时,李大钊开始认识到,在中国仅仅建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已经远远不够,必须筹建无产阶级政党。他明确指出:中国“要急急组织一个团体。这个团体不是政客组织的政党,也不是中产阶级的民主党,乃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

      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建立。10月,由以李大钊为核心和领袖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在北大红楼李大钊的办公室正式成立,最初成员仅3人——教授李大钊、讲师张申府、学生张国焘。随后,邓中夏、罗章龙、刘仁静、高君宇、缪伯英、何孟雄、范鸿劼、张太雷等人加入。

      11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举行会议,决定将这个组织命名为“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这是北京大学的第一个中共支部,也是北京和中国北方的第一个中共支部。中共北京支部成立后,在李大钊领导下以北大为基地,开展了广泛的革命活动。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以后所开展的各项工作,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样,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就基本具备了。1921年7月,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在古老的中国出现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它满怀信心地以改造中国为己任,为根本改变中国各族人民被剥削、被压迫的状况,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开始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

      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另一位骨干成员刘仁静也在《一大琐忆》中回忆:“1921年夏天,我们在北京西城为考大学的青年办一个文化补习学校,由邓中夏教国文,张国焘教数理,我教英文。有一天,我们接到上海通知,要我们派两个代表赴沪参加建党会议,于是我们就在这个学校开了一个选举代表的会……我依稀记得,那天李大钊没有出席。当时出席的人都同意派代表赴上海开会,但并没有谁想到是去出席一个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也没有谁想争当这个代表……我记得会上没有选李大钊。”刘仁静在回忆中还说:“由于对一大的意义认识不足,一般习惯于在组织活动中不惊动李大钊,因而没有选举他是并不奇怪的。”结果是:“首先大家一致选张国焘当代表。在选第二个代表时,曾经提出过邓中夏和罗章龙,然而他们十分谦让,以工作忙不可分身为由谢辞,这样最后才确定我当代表。”“总之,选代表的那次会是认真的,气氛也是好的,缺点在于我们没有预见到一大的历史意义,因而使得这莫大光荣不适当地落到了我的头上。”

      当时,正好是暑假时期,在前一个学年和后一个学年之间,有很多教学工作安排,工作比较繁重。此外,李大钊当时正在北京领导北京市教职工的索薪斗争。

      3月,8校教职员举行罢教罢工。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马叙伦被8校推选为联席会议主席,李大钊后被指定为代理主席。北洋军阀政府在中南海,李大钊就带着大家去了中南海,北洋军阀对他们进行了迫害,李大钊被打晕了,但还继续索讨教育经费。

      这时,中共一大已在上海开幕,最终李大钊未能参加。当然,李大钊是社会名流,他的一举一动从政府到社会各界都很关注。陈独秀也是一样,如果突然到上海,就会受到很多人的关注,社会影响会很大。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李大钊代表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积极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先后发动了开滦大罢工、京汉铁路大罢工等著名斗争。

      为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李大钊多次代表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会谈,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五跨长江、三赴上海、两下广州,为促进国共两党的合作奔波忙碌。

      李大钊与孙中山坦诚相见。李大钊直率地向孙中山说明,他是第三国际的党员。孙中山毫不介意,说道:“这不打紧,你尽管一面作第三国际党员,一面加入本党帮助我。”此后,由孙中山亲自作为介绍人,李大钊成为第一个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

      国共统一战线建立后,李大钊负责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北京执行部的工作,成为北方国共两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由于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的加入,国民党内呈现出一片新气象。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等60余名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成员不幸被捕。28日,神态平静的他第一个走上绞刑台,时年38岁。

      告慰李大钊的是,当年他预言的“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已经在中国实现。


    友情链接: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党史学习教育官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共产党员网 求是网 人民网 新华网 光明网 学习强国 党建网 中央党校网 中国军网 河北党史网
    主办单位:中共邯郸市委党史研究室 Copyright © 2014-2025 邯郸党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邯郸市丛台区丛台东路298号 电话:0310-3113267 邮编:056000 邮箱:handandangshiwang@163.com
    备案信息: 冀ICP备15009299号-2 |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3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