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史人物 -> 邓小平视察邯郸(一)
邯郸,是邓小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长期战斗、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从 1947 年 6 月率部千里挺进大别山到新中国成立期间,邓小平两次到西柏坡开会,只是从此路过。新中国成立后,不论是主政西南,还是到中央任职,由于政务繁忙,邓小平再没有机会到邯郸。直到第二次复出不久的 1973 年 10 月,邓小平在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到广州访问结束后,返京途中在邯郸停留,于是有了一天的时间故地重游。
“多年没来邯郸,先到市里看看吧”
邓小平到来之前,中共河北省委已接到中央办公厅通知,获悉他要到邯郸视察,但不知有什么具体任务。为提前做好迎接工作,省委第一书记刘子厚 10 月 20 日晚 7 时就赶到邯郸部署。刘子厚与邓小平早在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时就已熟悉。当时,刘子厚参加了南下干部团,到达大别山后,在鄂豫区担任领导职务,一直在邓小平领导下工作。得知老首长要来,他马上安排有关事宜。参加研究部署的还有邯郸地委第二书记李维新、市委书记力矢、筹建邯邢钢铁基地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刘英等。
22 日上午 9 点 50 分,38 次特快列车缓缓驶进了邯郸站。邓小平微笑着从加挂的专车上下来,同前来迎接的省、地、市委领导刘子厚、刘英、李维新、力矢等一一握手。有人征求邓小平的意见:到邯郸如何活动?他爽朗地说 :“多年没来邯郸,先到市里看看吧。于是,他和另外 3 名随行人员登上一辆黑色的伏尔加小轿车,在迎接人员的陪同下驱车向市内驰去。
刘英后来回忆道:我第一次见到邓小平同志,还是 10 年前在七千人大会上听他作报告,他的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他的敏捷干练、朴实无华,都给大家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我们深受教育。10 年过去了,又经过“文革”7 年多的冲击,但我们眼前的小平同志风采依旧。从火车站到市政府第一招待处 ( 现为邯郸宾馆 ),本来要通过一条比较狭窄的和平路。当时,为了让邓小平能看到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外貌,特意安排小车队改行路面比较宽阔的陵园路。原因是邓小平当年对这处陵园的兴建非常关心,倾注了心血。1946 年他参加了陵园奠基仪式,1949 年他在中原前线还为陵园题词,颂扬革命英烈。1953 年他任政务院副总理时,尽管当时财政困难,还拨出专款支持修建烈士纪念堂。但是,邓小平这次来邯郸是否要参谒陵园,大家都不清楚。小车队驶近陵园,领头车有意减慢了车速,准备随时停车。乘坐在第二辆小轿车里的邓小平隔窗凝视着陵园大门口和高耸的烈士纪念塔,面容肃穆,默默不语,情绪有些激动。但车没有停下来,缓慢地开了过去。
“直接报国务院审批,我支持你们”
上午 10 时许,邓小平乘车到了市第一招待处,临时在一号楼5 号房间小憩,随即到二层东会议室同省、地、市领导人进行座谈。
这个会议室面积不大,布置也很简朴,每当党和国家领导人来邯郸,多是在这里听取汇报和作重要讲话。邓小平坐下以后,刘子厚介绍了参加座谈会的人员。邓小平非常和蔼地说 :“前几天我在广州送走了加拿大的贵宾,返京途中路过邯郸看一下。也没有什么具体任务。临出京前,我向周总理请了一天假,顺便来这里看看,和大家见面谈谈。”
室内异常的平静,邓小平拿出了香烟让大家抽,他自己也点燃了一支,随后问道 :“听说你们邯郸正集中力量抓钢铁生产,进展如何 ?”
说到这个话题,大家你言我语,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刘英就邯郸的冶铁历史和现状作了概括的介绍,尤其在提到邯郸西部山区地下铁矿石蕴藏量大、质量好时,刘子厚也兴致勃勃地插话说 :“195年毛主席到邯郸视察,他指出‘邯郸是要复兴的’,想在邯郸搞个‘大钢铁城’。”
力矢也说 :“周总理很关心邯郸的新兴工业,曾多次到钢铁厂、矿山、煤矿视察过。”
接着,刘英汇报了邯邢钢铁基地的领导体制和建设情况。邯邢钢铁基地首先抓了基础工程、矿山地质、水文地质等基础性工作。基础工程建设的重点是交通,主要是公路、铁路,邯郸的铁路环行线已经建成,公路建设以 107 国道为主干,南起漳河,北至高邑的鸭鸽营 ; 另一条是从邢台走西线,过沙河,经章村煤矿,到邯郸的矿山村、武安,再经峰峰矿区和彭城的西南直到都党煤矿。这两条公路工程规模很大,特别是沙河两座大桥和漳河大桥。同时,他还把数张《邯邢钢铁基地规划图》展放在地上,并说明这个计划如能实现,将会对邯郸和邢台地上、地下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美好的前景。
刘英回忆当时情景说:我当时担任河北省邯邢钢铁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于是我首先汇报。我先是概括地介绍了邯郸的冶铁历史和现状,以及邯郸邢台一线的铁、煤资源,汇报了邯邢钢铁基地的领导体制具体情况是:河北与国家建委、冶金部、煤炭部、电力部共同组成邯邢钢铁基地领导小组,以河北省为主,省委书记马辉任组长,国家有关部委负责同志和我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由河北省冶金、煤炭、电力、地质、水文、交通等部门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共 100 多人组成,办公地点设在邯郸。邯邢基地建设的设想,是建成一个以钢铁为主、包括煤电的大型工业区。当时首先抓了基础工程、矿山地质、水文质等基础性工作。
邓小平认真地听取汇报,并不时地离开坐椅观看图纸上的每一个位置,用手指指这里,问问那里,了解得非常细致。尽管邯郸西部山区地形复杂,峰峦叠嶂,河流纵横,但对当年曾在这里指挥过战斗的邓小平来说并不陌生。如今,当他获悉要在邯郸这块热土上开始新兴工业大建设,怎不兴奋 ! 为此他很高兴地说 :“邯郸是个地方,我也非常怀念这个地方。这里有煤有铁有水有电,西部地下资源多,东部平原又盛产棉粮,条件非常好,比西德著名的鲁尔工业区的自然条件也不差,可以像鲁尔工业区那样,搞个大型的邯邢钢铁生产基地。”说到这里,他用手指了指刘子厚说 :“子厚,你们省里可拿出个详细计划,直接报国务院审批,我支持你们。”说到“支持”二字,他还特别加重了语气。
刘英的回忆反映了大家的心声:小平同志简捷而又富有深情的话,引起了在场同志们的一阵掌声。我们在“文革”动乱岁月当中,迎着压力上马大型工程项目,得到了小平同志的支持,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心情非常激动。
邓小平视察邯郸后,邯邢基地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自此,邯郸开始了大规模的钢铁、铁矿、煤矿的建设,形成了邯郸工业发展史上的第二个建设高潮。邓小平的支持,使河北省委十分兴奋,很快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如何加快邯邢基地建设问题。
1974 年 1 月 20 日,李先念、谷牧、余秋里等在国务院会见厅会见了时任河北省委负责人、邯邢基地领导小组副组长的马力、刘英。在汇报中,刘英等提出了邯邢基地建设面临的困难,主要是技术人才的短缺,李先念当场拍板:“调,从全国各地抽调。余秋里你要首先保证邯邢基地人才的需求。”
1974 年 9 月,河北省革委会与冶金部联合发文,决定成立邯邢基地冶金矿山建设指挥部,全面负责邯邢基地冶金矿山的地质、设计和施工工作。于是,全国各地抽调近 7 万人的地质勘探、设计建设施工队伍汇聚邯郸,有来自武钢、鞍钢、山西太钢的,有湖南贵州、四川攀枝花的,还有中条山矿、甘肃镜铁山矿的,以及一大批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复转军人。邯郸增加了邯邢矿山局、华北矿建、中煤一建、中煤建安、煤炭设计院、水文地质局、第一勘探局等一大批中直单位。华北矿建的成员中也增加了原省属的五、六井巷、鞍山矿山设计院、二十冶金建设公司、建字 111 部队等,还有著名的马万水工程队。陶二煤矿、万年煤矿、孙庄煤矿、马头电厂二期工程等一大批中型项目列入国家计划,并相继开工建设。1974年至 1978 年,邯邢基地冶金矿山建设经过 4 年施工会战,共完成基建投资 3 亿元,开工和建成铁矿 12 座,同时还建成一批为矿山服务的辅助工程项目。由此带动了电力、建材、陶瓷、纺织、化工等骨干工业的发展,建筑业和城市建设也随之得以大步发展。特别是在 1976 年 10 月粉碎“四人帮”以后,邯邢基地建设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规划为全国十大钢铁基地之一。
邯邢基地建设为邯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这段历史,当事人刘英在自己的回忆中不胜感慨:小平同志当年说的话并不多,但可以感受到,在复出工作以后,他对“文革”动乱破坏国计民生忧心忡忡,对如何扭转“文革”造成的破坏、如何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等正在进行调研和思考,同时也在对建国以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落后进行反思。不久,小平同志抓了各条战线的全面整顿。他再次复出以后,领导我们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每当重温小平同志在邯郸的重要讲话,倍觉小平同志在“文革”动乱岁月中,在他刚刚复出的时候,高度重视国民经济建设,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作出了许多中肯而宝贵的指示,表现出了他不计个人得失、说真话、办实事的巨大勇气,使我们深受教育,终生难忘。
河北省在当时的经济建设上有一些发展,但更多的是被“文化大革命”耽误了,像邯邢基地这样的项目,在小平同志再次被打倒之后就停滞不前了。否则,我们今天看到的,可能不只是一个颇有名气的邯钢集团,很可能是当年小平同志所预言的那样,类似德国鲁尔工业区那样的大型现代化工业区。
——摘自《邓小平与河北》,第十三章《情系邯郸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