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邯郸英杰 -> 卢子樵

    卢子樵
    来源:邯郸党史网  更新时间 : 2024-12-30

    卢子樵(1890-1944),河北省魏县大严屯村人。

    卢子樵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自幼聪明好学,青年时期正逢军阀混战,国家危难,他毅然投笔从戎。后在北京受五四运动的影响,逐步开始接受先进革命思想。

    1930年,卢子樵为唤醒民众,毅然从北京回乡开始兴办教育。他筹集经费在本村创办大名县第六高级小学(当时魏县归大名管辖)和民众夜校,向青少年和村民传播进步思想。在办学中他受到当地封建顽固势力的百般刁难,由于经费不足,还变卖家产,甚至负债累累也要坚持办校。因他经常赔钱办学,当地土豪劣绅讽刺他为“办学迷”“疯子”。学校聘请进步人士甄则西、李惠林(均为共产党员、大名七师毕业)担任教师。通过甄则西、李惠林等,卢子樵又结识了当时中共魏县党组织负责人李春元、连守先等人,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大严屯六高也成了大名当时传播革命思想、发展党员、培养革命力量的阵地之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在校内组织学生成立抗日救国会,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拥护共产党抗日主张,反对放弃东三省。

    1938年,卢子樵参加了抗日民族先锋队(党的外围群众组织),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他先在本村组织建立抗日救国会,后受党组织委派,组建大名一区救国会并担任救国会主任。由于当时国民党当局掌握县区政权,救国会是我党领导的地下群众组织,在复杂的政治斗争环境下,1939年7月,国民党行署专员丁树本宣布取消救国会,以“动委会”替代救国会。在党的领导下,申济舟、卢子樵等抗日爱国人士组织发起请愿团,同国民党当局据理力争,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1940年3月,卢子樵率代表团到濮阳参加直南抗日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出直南抗日专署等领导机关。回到家乡后,卢子樵当选大名县一区区长。4月15日,丁树本残部一个排,趁夜窜入大严屯村潜伏,企图西去投靠伪军。当夜卢子樵、赵树兰等人组织了几十名党员、民兵,乘其不备对其突然袭击,顺利地收缴了他们的武器,并以此为基础组建了区抗日武装,在漳南一带开展对敌斗争。6月,魏县从大名县分出,8月,魏县又分为魏县、漳河两县。卢子樵改任漳河县七区区长,后任县文联主任。

    1941年下半年,七区被伪军占领,斗争环境恶化,党指示卢子樵转入地下工作,帮助区委书记连宗尧、县敌工站长崔治国等同志在敌区秘密开展工作,并与抗日专员解蕴山和县委书记曹玉昆直接联系。卢子樵的家成了党的秘密活动据点之一。卢子樵胞弟卢子峨是当地著名绅士,卢子樵的学生很多,有的在伪军中当队长、团长。卢子樵就利用这些关系秘密开展党的工作,掩护和营救了许多同志。他还在刘庄和北英封村建立了冀南与冀鲁豫联系的交通站,做了大量的情报工作。

    1942-1943年,魏县发生百年罕见的大灾荒,再加敌人横征暴敛,群众生活十分困苦,党的秘密活动也遇到了困难。卢子樵千方百计救济贫苦党员和群众,帮助大家继续坚持地下活动。他还多次冒着危险为抗属送去抗日政府优待粮。

    在卢子樵的教育和影响下,他的三个儿子:卢绍彦、卢绍田、卢绍略也都在抗战初期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他的家庭被人誉为“革命家庭”。

    1943年,国民党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大肆杀害我地下党员和敌工人员,斗争形势严峻。卢子樵的处境也非常危险,不少同志劝他外出躲避,但卢子樵为使革命工作不受影响,将生死置之度外,仍然坚持在本区开展工作。1944年4月,卢子樵被漳河县张二庄据点伪军逮捕,后残忍杀害,时年54岁。

    友情链接: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党史学习教育官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共产党员网 求是网 人民网 新华网 光明网 学习强国 党建网 中央党校网 中国军网 河北党史网
    主办单位:中共邯郸市委党史研究室 Copyright © 2014-2025 邯郸党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邯郸市丛台区丛台东路298号 电话:0310-3113267 邮编:056000 邮箱:handandangshiwang@163.com
    备案信息: 冀ICP备15009299号-2 |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3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