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邯郸英杰 -> 张雷祥
张雷祥(1904-1942),又名张大雷,河北省武安市白鹿寺村人,中共党员。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侵占武安县城,面对日军的残暴恶行,家境殷实的张雷祥毅然投身革命,倾其家产支援抗战。1940年,张雷祥担任白鹿寺村第一任抗日村长。不久后经武东办事处主任张超伯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白鹿寺村位于游击区,与敌占区石门、矿山、云驾岭等地的日军炮楼相距很近,是武东抗日政府对敌工作的前沿阵地。张雷祥家作为堡垒户,既是武东武工队队员们进出敌占区的“大本营”,也是获取敌占区情报和紧缺物资转往根据地的“中转站”。从1940年起,张雷祥不断向根据地运送粮食、食盐等物资,始终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只要物资和情报到手,总会想方设法尽快转送到根据地。他还经常深入敌占区部分村庄发动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培养抗日骨干和积极分子。
在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后,张雷祥还经常协助其他抗日村庄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一次,武东办事处驻地南盆水村党支部书记张玉祥接到为八路军第385旅募集军粮的任务。但南盆水村人口较少,要完成任务有一定难度。张玉祥找到张雷祥,二人一同深入到矿山、石门、惠兰村、郭二庄、淮河沟等多个村庄设法筹粮,终于按时圆满完成筹粮任务,受到了抗日区政府的表彰。
1942年,太行区抗日根据地遭遇严重自然灾害,日伪军又对根据地实行军事清剿和经济封锁,形势十分严峻。张雷祥肩负的任务越来越重,本应隐秘开展的工作,因大量安置进出抗日物资,成了公开或半公开的状态。面对困难和危险,张雷祥并没有惧怕,仍然全身心扑在工作上。1942年6月,张雷祥亲自将一批布匹送往根据地沙洺村,途中遭遇日伪军拦截搜查。张雷祥趁敌不备逃走,但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3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