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史纵横 -> 陕甘宁边区的宝贝——“盐”

    陕甘宁边区的宝贝——“盐”
    来源:学习强国  更新时间 : 2021-12-09


    这是抗战时期,边区群众在盐田中劳动的场景。

    据资料记载,1939年蒋介石对八路军进行了经济封锁,到1940年,日本侵略者进犯到黄河东岸,与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军队隔岸相望。他们知道人的身体长期缺乏食盐将会造成紊乱甚至有生命危险,于是封锁海盐内运,又禁止湖盐生产,一度给陕甘宁边区的军民造成了无盐可吃的困境。

    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后,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产盐”。生产食盐不仅能使陕甘宁边区140万人自给自足,后来还供应山西、河北等抗日根据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边区政府的财政收入。

    1940年前,边区的食盐生产基本是靠天吃饭,春天将盐田修好,落雨后从盐池取水灌入盐田,晒七八天后便可结晶成盐,食盐生产受环境影响较大。1940年后,陕甘宁边区派时任延安自然科学院副院长的陈康白博士带领助手奔赴定边进行指导,不但扩大了盐田的规模、缩短了生产周期,还通过科学的方法使得寒冷的冬季也可以产盐。

    后来边区还成立了盐务局,实行群众参加打盐的奖励制度,如凡来盐池一户奖羊一只,五户奖牛半头(折钱或羊五只),十户奖牛一头,同时还鼓励盐户雇用长工或短工,以增加打盐的劳力。

    食盐成了边区的主要特产之一,尤其在定边县,至今食盐还与皮毛、甘草并称为“三宝”。


    友情链接: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党史学习教育官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共产党员网 求是网 人民网 新华网 光明网 学习强国 党建网 中央党校网 中国军网 河北党史网
    主办单位:中共邯郸市委党史研究室 Copyright © 2014-2021 邯郸党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邯郸市丛台区丛台东路298号 电话:0310-3113267 邮编:056000 邮箱:handandangshiwang@163.com
    备案信息: 冀ICP备15009299号-2 |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375号